中文English日本語한국어
中文English日本語한국어

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榜样力量 ——黄力明:不用扬鞭自奋蹄

栏目: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:2025-04-30 浏览量: 8
分享到:

/三明海斯福 曾悦颖

2020年,当黄力明辞去机械制造公司厂长一职时,许多人感到不解。自1999年从机械设计与加工专业中专毕业起,此时他已在机械制造行业深耕二十年,技术员淬炼成长为厂长,积累了深厚的机械加工与现场管理经验。然而,他却清醒地意识到,个人发展已遇瓶颈,想突破,必须跳出舒适区。

跨界破局:三个月的亮眼答卷

2020年4月,黄力明以“见习副工段长”身份加入海斯福维保二科。尽管设备加工经验丰富,但黄力明对氟化工领域一无所知,权衡之下,公司领导给了他三个月的试用期:“做出成绩就转正,否则请回。”

彼时,因沉降离心机故障,相关工段已停产许久。面对陌生的化工设备与复杂的物料特性,黄力明开始了他的“破局之战”,白天扎根车间,记录设备运行细节,向生产人员询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,晚上研读物料说明书,推演故障逻辑。经过反复验证,他锁定了故障根源——轴封设计与实际工况不匹配。凭借丰富的机械设计经验,黄力明大胆改进了轴封结构,并提出创新密封方案,仅半个月,工段得以重新运转。这场胜利只是开端,三个月试用期内,三项长期困扰公司的设备难题被逐一攻克,黄力明不仅交出了令人惊艳的答卷,给出一套用机械逻辑解码化工难题的解题方式

转正后,黄力明更将专业优势发挥到了极致。公司地处山区,备品备件配套薄弱,应急维修配件常常“一货难求”在机修车间亲手绘制图纸、制造配件成为了黄力明的日常,在他的带领下,“等米下锅”的维修队变成了“自给自足”的攻坚队,应急维修周期大幅缩短。同时,他带领团队对全厂设备保养操作规程进行了全面修订,并根据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负荷,编制了详细的年度保养计划,使设备维护保养更具科学性和预见性。因成绩突出,黄力明入职仅一年便升任维保二科工段长,完成了“跨界见习”到“技术骨干”的华丽蝶变。

系统攻坚:从“抢修队长”到“设备管家”

随着公司规模扩大,设备数量激增,传统的“应急抢修”模式已难以为继。2022年,公司成立设备管理科,对设备进行系统管理与改善,黄力明被委以科长重任。“维保是设备管理的子集,注重技术性的短期维修;而设备管理要做的是战略层面的长期导向优化。”这是黄力明对新岗位的理解。

2024年,一项设备瓶颈导致公司关键产品产能严重受限。黄力明辗转多个省份考察8家供应商,结果均不尽如人意。通过采购同事偶然提及的线索,黄力明联系上一家海外供应商的驻华办事处。面对紧迫的生产任务,他果断组织工艺科自带物料赶赴对方实验室进行实验。两天紧张的实验后,团队连夜赶回公司进行测试,结果显示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。困难的决策摆在面前:国产设备价格低、交货快,但能耗高、效果差;进口设备价格高,交货周期长,且实验室与车间工况存在差异,若设备到厂未能达到理想效果,公司产品将在市场中失去先机。基于严谨的技术分析,黄力明坚定主张采用进口设备方案,并凭借详实的数据支撑得到了管理层采纳。

设备到厂后,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——出于技术保密要求,公司不能向供应商透露真实工艺参数,导致设备条件并不符合实际工况。产能提升已迫在眉睫,黄力明带领团队日夜奋战,搭建安装平台、重新优化运行参数,仅用25天便完成设备安装调试。当首批产品成功下线时,各项指标令人振奋:产品产能、质量显著提升且能耗大幅降低,预计年节约电费可达数百万元。

该项目仅是一个缩影。收集设备数据、了解生产瓶颈,提出并验证改进方向,整合并实施技改方案……三年来,黄力明已带领团队完成34项专项技改,对大量设备进行了系统性提升,突破了多个生产技术难题,俨然成为了公司“设备管家”,为公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自驱超越:不用扬鞭自奋蹄

“不用扬鞭自奋蹄”——这句座右铭深深烙印在黄力明的职业生涯中。在学习的道路上,他始终清醒:“有些人学历提升只为文凭,什么专业容易就选什么。但我始终认为,从自身短板出发,结合职业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进行学习才是正确逻辑。”

2021年,时任维保工段长的他报考了机电一体化专业,系统补强电气自动化知识,并于2023年末取得大专学历。2024年,随着工作重心转向设备管理,他又报考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升本“设备是工艺的载体,工艺是设备的灵魂。”在下班后的每个夜晚,在出差的高铁与酒店里,学习已经成为了他的“固定动作”。

工作中,黄力明的自驱精神外化为对知识产权的战略性布局。针对“设备改进方案易被设备厂商泄露”的痛点,他系统学习专利知识,对重大技改进行系统梳理,亲自撰写技术交底书。目前,他已主导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,为公司打造出设备差异化优势,筑起技术护城河

从跨界破局的“见习生”到统筹全局的“设备管家”,黄力明将个人成长熔铸于企业发展之中。当晨光再次洒向海斯福的厂房,黄力明依然行色匆匆,他的身影与轰鸣的设备共振——无需鞭响,蹄声自急;长路未尽,步履未已。